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眼科 > 青光眼
编号:13746148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治疗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25
     【摘要】 目的: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对2000年2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40例(40眼)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原因:滤过过强32眼,滤过泡渗漏4眼,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1眼,睫状体脉络膜脱离2眼,迟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1眼。其中6眼需手术治疗,34眼保守治疗,经对症治疗后,前房均恢复正常。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较常见,大部分经非手术治疗可恢复正常,及时适当的手术治疗亦是治疗的关键。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浅前房

    中图分类号 R77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25-0129-01

    现今多应用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疾病进行治疗,但此手术常会出现浅前房的并发症[1-3]。此并发症如果不及时地进行治疗,会致使患者出现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白内障、虹膜周边前后粘连、角膜内皮失代偿等危重疾病,故早期找出发生此并发症的原因并给予对症治疗,非常重要。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40眼)术后浅前房患者中,男16例(16眼),女24例(24眼),年龄45~80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5例(35眼),开角型青光眼3例(3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例(2眼)。术前所有患者均局部或全身用药降眼压,局部滴用消炎眼药水3 d,对患者的眼压进行控制,应控制在<20 mm Hg。40例患者都实施了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

    1.2 浅前房分级标准

    浅前房按Spaeth[4]分类法分为Ⅰ度:周边部虹膜与角膜内皮相触,中央前房存在;Ⅱ度:除瞳孔区外,全部虹膜与角膜内皮相触;Ⅲ度:所有前房均消失,晶状体虹膜全部与角膜内皮紧贴。

    1.3 方法

, 百拇医药     1.3.1 保守治疗 常规1%阿托品眼液与美多丽眼液交替滴眼至瞳孔散大,典必殊眼液,瞳孔散不开者,结膜下注射散瞳合剂。高眼压给予20%甘露醇注射液静滴或醋氮酰胺口服。滤过过强,结膜渗漏给予上睑放置棉球加压包扎。迟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给予止血散瞳降压对症处理。前房恢复正常。

    1.3.2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7~10 d前房形成不满意,或前房为浅Ⅱ度以上者,应立即手术治疗。滤过过强或滤过泡渗漏立即行结膜瓣缝合及巩膜瓣加固缝合,也可向前房注入消毒空气或透明质酸钠,使前房形成。恶性青光眼采用晶状体超生乳化+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

    2 结果

    所有患者中保守治疗34例(34眼),手术治疗6例(6眼),所有患者都恢复了前房。6例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晶状体超生乳化治疗1例(1眼),向前房注入消毒空气或透明质酸钠治疗2例(2眼),眼巩膜瓣修补治疗1例(1眼),眼结膜修补治疗2例(2眼)。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多发生浅前房的并发症,会致使患者出现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白内障、虹膜周边前后粘连、角膜内皮失代偿等危重疾病。患者早期恢复对其预后有很大帮助,故患者多在手术后2~3 d得到恢复。如患者手术后2~5 d仍不能恢复,应立即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查找,确定原因后给予及时的治疗。患者手术后发生此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项。(1)滤过过强:小梁切除面积过大,巩膜瓣较薄,对合不好,缝线过松;(2)滤过泡渗漏:因术中注射针孔,结膜瓣对合不好,巩膜瓣缝线穿过结膜;(3)睫状体脉络膜脱离:一般与术后低眼压有密切关系,也可因非眼压因素如炎症和静脉充血,术后眼压突然下降使脉络脉血管扩张,大量血浆渗出液合聚到脉络脉下腔而引起,另外小梁切口靠后,术中对睫状体扰动至睫状体从巩膜突处脱离,房水流向后房,引起睫状体脉络膜脱离;(4)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由于手术刺激或缩瞳剂的刺激,引起睫状体痉挛,使晶状体与睫状体相贴,房水倒流入玻璃体,玻璃体容积增加,晶状体虹膜隔前移,造成前房浅,眼压增高。
, 百拇医药
    小梁切除后持续浅前房的发生率高,对于预防浅前房的发生因注意以下几点。(1)术前眼压应控制在正常眼压;(2)术中操作轻,避免损失周围临近组织;(3)术中切口不宜靠后,术中缓慢放水,防止眼压骤降;(4)术毕前房注气或注入平衡液,或结膜下注射散瞳合剂,将瞳孔散至中度大。

    应该对浅前房延缓形成原因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针对病因进行及时合理的治疗,大多数病例经保守治疗恢复前房,在保守治疗无效应立即行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周文炳.临床青光眼[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12-416,469-470.

    [2]何守志.眼科显微镜[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99-100.

    [3]张舒心,刘磊.青光眼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32-138,197-199.

    [4]葛坚,郭彦,刘奕志.白内障超生乳化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治疗恶性青光眼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1,19(2):121.

    (收稿日期:2012-05-30) (编辑:陈春梅), 百拇医药(林宏宇 艾兰尼沙·艾沙)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眼科 > 青光眼